世界读书日 人人读《论语》
春风吹绿百湖,经典浸润人心。2025年4月23日,第30个“世界读书日”。为积极响应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号召,大庆市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会与黑龙江省水利学校联合主办第八届“相约论语·文化中国——世界读书日·人人读《论语》公益活动。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、让区政协、大庆德申会等领导和嘉宾共同参与这场文化活动。
活动在黑龙江省水利学校智创楼一楼报告厅举行。


不学礼无以立。全体人员端身正意,向至圣先师孔子像行四拜高揖礼。


《论语》是儒家文化的源头,《论语》是两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的必读教材。大庆市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学堂、孝行天下空中道德讲堂、雨花敬老公益餐厅、孝和艺术团志愿者与黑龙江省水利学校孔子学堂师生200余人一起诵读《论语》学而第一、先进第十一、颜渊第十二、尧曰第二十篇章。书声琅琅,穿越千年。



活动在“横渠四句”“为万世开太平”的立志文中结束。横渠四句,是指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即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。张载著有《横渠语录》,后人也尊称横渠先生,横渠四句由此而来。

名人谈论语:
宋代以后,曾流传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的成语,出自《宋史赵普传》。宋代罗大经著《鹤林玉露》卷七也有相关记述:宋初宰相赵普,人言所读仅只《论语》而已。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。他说:“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,昔以其半辅太祖(赵匡胤)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”
杨绛先生在《我是怎样读〈论语〉的》一文中感慨道:“四书”我最喜欢《论语》,因为最有趣。读《论语》,读的是一句一句话,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。书里的一个个弟子,都是活生生的,各不相同,充满个性。”
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王学典教授:格物致知也好,正心修身也好,其实都是儒学的起点不是儒学的终点;儒学的全部追求是治国平天下。天下为公、小康大同、为万世开太平,是儒学的核心主张。一部《论语》所讨论的不外两大主题,一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即修身问题,一是如何“为政”的问题即社会治理问题。
中国孔子研究院杨朝明院长:无论从文明的体系结构,或是客观的历史实践来看,我们在当今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理解中国智慧,进一步走进“思想的中国”“学术的中国”,最重要的基础便是读懂《论语》。读书有精有泛,而《论语》最宜精读,它言简义丰,真挚诚恳而意涵饱满,它指示人生之路,助人明道修德。读《论语》不可浅尝辄止,浮在表面就感知不到温度。下学方可上达,用心读经典,与个体生命经验相互映照鼓荡。惟其如此,才能找到感觉,使传统鲜活起来;才能“品味”出关于人生的“品位”,活出生命的精彩。
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: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,一是自己读《论语》,一是劝人读《论语》。

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基因,是中国精神的家园,是民族智慧的源泉。传承经典,品味书香,已成为时代的呼声。“相约论语,文化中国”大型活动,旨在倡导“人人读《论语》,家家飘书香”,通过诵读《论语》深切体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力量,让经典诵读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,成为新时代的文化现象。
一起来重温《论语》中那些经典名句吧:
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
不患人之不已知,患不知人也。
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
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
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
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
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
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|